塑料抗菌_塑料抗菌剂国内外发展。
1 国内外抗菌塑料技术发展
抗菌塑料中用的抗菌剂可归纳为有机类、无机类和天然类等。有机类抗菌剂包括多种传统抗菌杀菌剂。有机抗菌剂虽然杀菌力强、即效好,但存在毒性安全性较差、会产生微生物耐药性、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塑料中易迁移(导致抗菌寿命缩短)等不足。另外,有机抗菌剂的耐热性较差这一致命弱点,使它在许多塑料高温高压高剪切加工条件下易分解失效,其分解产物甚至有毒。因此,目前有机抗菌剂一般用于加工温度低(~200℃)的软质聚氯乙烯(SPVC)、聚乙烯(PE)等塑料中。同样,天然类抗菌剂在150~180℃就开始炭化分解,应用范围窄。无机抗菌剂具有长效、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特别是其突出的耐热性(>600℃)倍受重视,在塑料用抗菌剂的发展中占有很大优势。
无机抗菌剂利用金属离子的抗菌杀菌作用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在无机抗菌剂中实际使用的金属离子几乎仅限于对人体安全的银、铜、锌等几种。抗菌离子通常由某些无机物载带着,如沸石、磷酸盐、羟基磷灰石、可溶性玻璃等,通过缓释作用以提高抗菌长效性。银离子的抗菌力最强,但其化学性质活泼,易转变为棕色的氧化银或经紫外光催化还原成黑色的单质银。无机抗菌剂变色后不仅降低了抗菌性,而且还将使白色和浅色塑料制品无法应用。另外,大量使用银的成本高,制约了在更大范围的应用。所以,解决无机抗菌剂的变色问题和降低成本是两个世界性难题。国际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改善银抗菌剂变色问题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解决了无机抗菌剂的变色问题,但价格仍居高不下。欧美地区以应用有机抗菌剂为主,使用无机抗菌剂只是近几年的事。
近十几年来,中国在跟踪国际无机抗菌剂发展的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在90年代末,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独辟蹊径,通过离子交换和多层包覆等技术,获得抗菌性强、不变色、成本低的复合型无机抗菌剂。并通过独有的抗菌母料技术制造抗菌塑料及其制品,强化抗菌力的发挥。我国的抗菌塑料研制和应用技术已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2 国外抗菌塑料的应用情况
现代抗菌材料的实用化始于防微生物纤维制品。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于穿用经抗菌加工的军服而减少了伤员的细菌感染。60年代以后,抗菌卫生纤维开始出现。其中所用的抗菌剂主要是添加有机锡和氯代酚等强抗菌性化学物质。由于安全性的原因,80年代中期以后更多采用的是用季胺盐类硅烷偶联剂处理纤维。
国外抗菌塑料的应用起始于80年代初。欧美国家早期主要在日用品中应用,近年来在玩具产品上应用抗菌材料风靡美国和其它地区。日本在应用抗菌塑料方面发展更快。1983年由品川燃料(现为Shinanen)首先推出无机抗菌剂的工业化产品,1984年后锺纺也推出抗菌剂,直到1990年石冢硝子加入该行业为止,日本抗菌塑料制品一直由前两家公司提供抗菌剂。1991至1995年,日本抗菌塑料制品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化工、纤维、食品、电机、水泥等行业的近30家企业均开发出抗菌剂品种。
抗菌_防霉资讯
TAG:   塑料抗菌,塑料抗菌剂国内外发展。
- 上一条抗菌剂、消毒剂、杀菌剂的区别
- 下一条防霉剂的防霉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