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业务咨询

广州艾浩尔防霉抗菌科技有限公司

iHeir(China)Antifungal Technology Co.,Ltd

微信/QQ:15113854331

联系方式:15113854331

使用微信扫描左侧即可联系我们

银离子抗菌剂原理、安全性及产品特点介绍

艾浩尔全球抗菌、防霉、防潮、防水、除臭服务热线:15113854331

防霉剂|抗菌剂|防水剂|干燥剂-广州艾浩尔防霉抗菌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艾浩尔防霉抗菌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抗菌资讯

银离子抗菌剂原理、安全性及产品特点介绍

银离子抗菌原理

银离子,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抗菌材料或者物质,材料的抗菌作用,一般说是在某种材料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力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这些不良影响和后果,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致死亡。也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抗菌材料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可看作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对微生物有毒性的环境,银离子抗菌剂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细胞壁重要组分为肽聚糖,银离子抗菌剂对细胞壁的干扰作用,主要抑制多糖链与四肽交联有连结,从而使细胞壁失去完整性,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损害菌体而死亡。

2、可损伤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细胞膜受损伤、破坏,将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变更、停止、使细菌死亡。

4、干扰核酸的合成。总的说是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包括DNA、RNA的合成,以及DNA模板转录mRNA等。

银离子抗菌的安全性

  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重要组分为肽聚糖,银离子抗菌剂对细胞壁的干扰作用,主要抑制多糖链与四肽交联有连结,从而使细胞壁失去完整性,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损害菌体而达到杀菌效果。

  2、可损伤细胞膜

银离子可以损伤细菌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胞膜。因此,如细胞膜受损伤、破坏,将导致细菌死亡。

银离子之所以能杀菌而不伤害有益菌和正常细胞,是因为大部分的病原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倚靠蛋白酶来维持新陈代谢,进而繁殖影响正常细胞,在这些蛋白酶之中还有一种氧代谢酶。

当银遇到这种氧代谢酶时,氧代谢酶的活性会抢走银的一个电子,使银原子变成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就会吸引蛋白酶中带有负电荷的硫醇基(-SH)的特异性结合,有效地刺穿细胞壁与细胞膜外表,进一步使细菌细胞因蛋白质变性,而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细菌死亡,达到灭菌并且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效果。

银离子在杀菌过程中能很好地识别菌群,能很好地维持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对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常细胞没有任何破坏作用,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对人体无毒性反应或刺激反应。

银离子抗菌剂产品介绍

广州艾浩尔防霉抗菌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iHeir-PSZ104银离子抗菌剂是我司经过十多年防霉抗菌经验复配而成的,iHeir-PSZ104新型无机抗菌杀菌剂是具有较强杀菌能力的银离子化合制得的产品,是一种集安全性、广谱性为一体的新型无机抗菌剂。本抗菌剂与以往有机系杀菌剂相比,具有较高的耐温、安全性,对广谱范围的细菌、霉菌具有长效杀菌作用。

塑料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塑料制品易受阳光、氧气和微生物的破坏,因而使用时易老化、断裂、长霉及长藻,从而失去使用价值。为了防止阳光、氧气对塑料的影响,塑料中要加入各种抗氧剂、紫外光吸收剂和增塑剂等助剂,而这些助剂的使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成份,户外使用的塑料制品,很容易受到细霉菌及藻类的侵蚀而失效。因此,户外使用的塑料制品必须添加足够的抗菌防霉剂,以保持塑料制品的美观和增加其使用寿命。户内使用的塑料制品也要添加足够的抗菌剂,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进而防止疾病的传播。iHeir-PSZ104银离子抗菌剂其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多种塑料抗菌剂,可以和食品接触,不变色,耐高温,耐水洗,适合于各种浅色塑料。

产品特点

杀菌十分广谱长效,具有不流失,效果好,在强紫外线和酸雨条件下稳定,满足最严格的欧美日法规要求;

本产品属广谱抗菌剂,其杀菌、抑菌效果持久,对人体无害,对皮肤无刺激性,属安全无毒产品;

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经受300C~320C高温,且不易变色;

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经表面处理后可与多种树脂相混容,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其它性能无影响;

耐酸碱、耐洗涤,不易产生细菌抗药性,灭菌效果持久;

可制成在纤维、塑料、涂料及织物中使用的抗菌母粒或分散液,使用方便。

应用范围

纤维制品、塑料橡胶制品、陶瓷用品、儿童玩具、日用品、水处理设备、电器用品、室内装潢材料、体育用品、医疗卫生用品、化妆品、建筑土木材料

 

抗菌防霉服务热线:15113854331 


抗菌_防霉资讯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